第三代计算机是指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使用的计算机。与前两代计算机相比,第三代计算机的电子元件和技术有了革命性的进步,显著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、体积和成本效益。以下是关于第三代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的详细介绍。
第三代计算机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采用了集成电路(Integrated Circuit,IC)。集成电路将多个电子元件(如晶体管、电阻、电容等)集成在一个小小的芯片上,大大缩小了计算机的体积,同时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可靠性。
集成电路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(CPU)、内存、输入输出接口等各个部分。它不仅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,还使得计算机的生产更加高效。
虽然晶体管在第二代计算机中已经得到了应用,但在第三代计算机中,集成电路的普及使得晶体管的应用更加广泛。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数目增加,性能也得到了提升,计算机能够处理更多的任务。
第三代计算机广泛使用了半导体材料,特别是硅(Si)和锗(Ge)作为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。半导体材料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的一大进步。
第三代计算机在存储技术上也有了显著的进步。通过集成电路的应用,存储元件的体积变得更小,容量更大,访问速度更快。
磁芯存储在第三代计算机中仍然广泛使用。它采用了小型的铁氧体磁环来存储数据,虽然较为传统,但由于其可靠性高,仍被广泛采用。
半导体存储器,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(DRAM)和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(SRAM),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应用。半导体存储器具有更高的存取速度和更小的体积,是第三代计算机存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第三代计算机的电子元件主要是集成电路、晶体管和半导体材料的结合。这些元件的使用,使得计算机的体积更小,性能更强,成本更低。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标志着计算机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,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,并为后来的微型计算机、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